科學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
【核心提示】
●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作模范,就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于各項工作之中,做任何工作、辦任何事情都賦予其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只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才能夠應對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挑戰,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匯聚強大合力,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時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也是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都要緊緊圍繞、毫不偏離這條主線?!边@一重要論斷,對于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各項工作具有重大意義?!秲让晒抛灾螀^黨委關于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的決定》提出,“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作模范”,明確了“全面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的奮斗目標。今后,我們做任何工作、辦任何事情,都要緊緊圍繞、毫不偏離這條主線,并以此來評價、檢驗其效果,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植根于各族人民心靈深處。
內蒙古具有民族團結的光榮傳統
回顧歷史,內蒙古自治區是在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下建立的。自治區成立前夕,內蒙古地區面臨的情況極為復雜嚴峻,在黨的全面領導下,包括烏蘭夫在內的內蒙古第一批共產黨人開展了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牢牢把握了內蒙古地區自治運動的領導權和主動權,最終實現內蒙古地區的完全解放。1947年5月1日,內蒙古自治政府宣告成立,標志著內蒙古人民的革命斗爭和民族解放事業取得了偉大勝利。這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民族地區具體情況相結合的偉大創舉,為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形成積累了寶貴經驗。
自治區成立以來,全區各族人民為實現民族團結、社會穩定而努力奮斗,內蒙古成為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和踐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典范,被譽為“模范自治區”。1952年5月,周恩來總理致電祝賀內蒙古自治區成立5周年時,充分肯定了內蒙古自治區所取得的成就,希望內蒙古自治區永遠成為我國民族區域自治的良好榜樣。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新中國遭遇嚴重自然災害,大批南方孤兒面臨營養不良的危機。緊急關頭,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主動向中央請纓,將3000多名孤兒分批次接到內蒙古。在草原人民的悉心照料下,這些“國家的孩子”茁壯成長并成為新一代建設者。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提到了“三千孤兒入內蒙”等歷史佳話,強調要倍加珍惜、繼續保持“模范自治區”的崇高榮譽。
在自治區成立40周年之際,鄧小平會見美國前總統卡特時指出:“我們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政策是堅定不移的,我們的政策是著眼于把這些地區發展起來。如內蒙古自治區,那里有廣大的草原,人口又不多,今后發展起來很可能走進前列?!痹邳h的領導下,內蒙古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各族人民始終心向黨,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持續增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十分關心內蒙古各項事業發展,對內蒙古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為內蒙古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指示精神,在新時代繼續保持模范自治區的崇高榮譽,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闖出新路,內蒙古就要緊緊扭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聚焦聚力辦好兩件大事,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讓“三個離不開”“四個與共”“五個認同”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深刻認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各項工作的主線。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作模范,就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于各項工作之中,做任何工作、辦任何事情都賦予其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協調推動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各項事業的發展。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論述,正確把握共同性和差異性、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各民族意識、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質和精神的關系,有形有感有效、久久為功做好各項工作,全面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只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才能夠應對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挑戰,為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提供有力保證。新征程上,要牢牢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教育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促進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夯實思想基礎,維護好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進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
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走在前作模范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能夠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匯聚強大合力。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現代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把握好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一基本國情。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中,要激發各族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各民族團結奮斗的合力,讓各族人民共享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成果。對內蒙古而言,要充分考慮多民族和各地區的實際狀況,統籌城鄉建設布局規劃和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完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規,認真執行《內蒙古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辦法》《內蒙古自治區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條例》《內蒙古自治區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促進條例》等法規,促進各民族之間交往交流交融,營造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社會環境,逐步實現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從而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匯聚強大合力。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題中之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辫T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之間密切相連、相得益彰,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要環節。只有建設牢不可破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才能夠實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美好愿景。歷史上,內蒙古地區就是“草原絲綢之路”和“萬里茶道”的重要樞紐和途經地,現在更是聯通中蒙俄經濟走廊的核心樞紐地區,肩負著維護國家安全和邊疆安寧的重大政治責任。在新征程上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內蒙古新篇章,就要牢牢把握黨中央對內蒙古的戰略定位,把握歷史機遇,在建設“兩個屏障”“兩個基地”“一個橋頭堡”上展現新作為,主動、全面探索如何有效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如何推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讓各族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走在前、作模范,同時也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力量。
(張仕榮 高巖)
[手機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