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巴斯山中發現1300多年前古代突厥魯尼字巖文
9月14日,著名學者、德國波恩大學和科倫大學博士勒·胡日查巴特爾與鄂托克旗文物局、鄂托克旗文藝界聯合會有關工作人員在鄂托克旗棋盤井鎮烏仁都西嘎查阿爾巴斯山中發現了1300多年前古代突厥魯尼字巖文。
據勒·胡日查巴特爾介紹,此次發現的古代突厥魯尼字巖文共三行六字,經拼音、構詞、釋文以及詞義的仔細研究和翻譯,其基本意義為“豹子門之山溝”。此次發現是自治區首次發現古代突厥魯尼字巖文,對于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乃至世界各民族語言文字的發展和演變的歷史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自1983年以來,勒·胡日查巴特爾學者一直致力于蒙古族傳統文化史的研究。他撰寫了《哈特根十三天祭》《蒙古薩滿祭祀文化》等20多本學術書籍和50多篇學術論文,并以蒙、漢、德、日和西里爾文出版。
此次發現古代突厥魯尼字巖文的阿爾巴斯山位于鄂托克旗棋盤井鎮北部,峭壁陡立,海拔1700多米。早在2010年,阿爾巴斯山就首次發現了回鶻體蒙古文巖文。當時,這一發現引起了國內外知名院校專家學者以及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如今,這些古老的文化遺跡隨著時間的流逝相繼展現,不僅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古代北方地區的語言,還揭示了文化演變的歷史,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文化和歷史資源。
(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尹湛納木 唐明 新吉樂圖 阿拉騰蘇和)
[手機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