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市:多措并舉推動文旅市場全域升溫
扎魯特旗山地草原旅游區。白敖敏 攝
庫倫旗銀沙灣自駕營基地。
哲里木賽馬節。張啟民 攝
通遼市主城區遼河公園。張啟民 攝
庫倫旗三大寺景區。
年初以來,通遼市持續加強文化和旅游特色資源挖掘力度,強化資源整合優化,持續豐富文旅新業態、新項目、新場景,不斷滿足游客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文旅消費需求,助力文旅市場全域升溫。
實施文旅活動
激活消費主引擎
圍繞“探源西遼河文明,漫游科爾沁勝境”文旅品牌,聯動市旗兩級,實施以“探源之行、漫游之旅”為主題的“1+8+N”節慶活動,“1”是指科爾沁旅游文化節系列活動;“8”是指市及旗縣具有一定傳統的代表性活動,即:8·18哲里木賽馬節、阿古拉草原文化旅游節、烏旦塔拉楓葉節、金秋采摘節、“云之都·芍藥之城”文化旅游季、中國·庫倫安代藝術節、扎魯特旗山杏花·杜鵑花節、奈曼沙漠那達慕和越野群英會8項重點文旅節慶活動;“N”是以“活力運動、花季漫游、風采藝術、冰雪狂歡”四大主題為統領的226項融合線上線下的文旅活動,力爭做到月月有活動、季季有主題,持續促進文旅消費升級。截至8月末,先后舉辦了第二屆通遼冰雪嘉年華暨庫倫冬季旅游活動、全市文旅消費季啟動儀式暨庫倫旗春季風箏匯、第六屆中國北方自駕游發展論壇、蒙冀遼吉文旅聯盟第二次會議、首屆西遼河文化節、第24屆8·18哲里木賽馬節等系列文旅活動200多場。從景區景點到商業街區,從主城區到各旗縣,從線上“出圈”到線下“打卡”,文博展覽、文化演藝、非遺體驗、國風國潮等成為全市文旅市場“新寵”。前8個月,接待國內游客近千萬人次,同比增長131%;實現旅游收入117億元,同比增長162%,旅游業整體呈現快速恢復態勢。
推出引客措施
提振市場有力度
2022年,通遼市修訂出臺《通遼市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扶持獎勵辦法》,通過9個方面29條政策措施,為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激發活力創造條件。其中,“引客入通”7條措施備受業界歡迎:一是旅行社推出場景化的創新體驗業態,通過特色產品增強對游客的吸引力,最高可得2萬元獎勵。二是市內旅行社全年接待游客量達到3000人,最高可獲得6萬元獎勵;全年接待游客量超出3000人,超出部分按照每人次30元給予獎勵。三是對市外組團社組織游客來通遼市旅游,年度累計人數達到2000人次,最高可獲得5萬元獎勵;全年組織游客量超出2000人,超出部分按照每人次30元給予獎勵。四是對市外組團社組織境外游客來通遼市旅游,年度累計人數達到500人次,最高可獲得5萬元獎勵;全年組織游客量超出500人,超出部分按照每人次100元給予獎勵。五是組織旅游包機,包機人數50至100人,組團社可獲得1萬元獎勵;包機人數100人以上的,組團社可獲得2萬元獎勵。六是組織旅游專列團隊游客,專列人數300至400人的,可獲得3萬元獎勵;專列人數在400人以上的,給予一次性獎勵5萬元。七是組織自駕游團隊游客,車輛超過30輛、人數90人以上的,可獲得1萬元獎勵。修訂后的“引客入通”獎勵力度之大可謂前所未有。截至目前,全市已向17家次旅行社發放年度獎勵資金達近700萬元。
堅持雙輪驅動
擴大營銷見實效
通遼市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深耕本土市場,瞄準精準客源地東三省、京津冀一體化城市,18個航線通達城市、4個高鐵始發終到城市,18個自駕半徑400公里的地市級城市,積極開拓長三角、珠三角一體化城市,開展線上推廣、線下體驗等系列宣傳營銷活動,初見成效。組織文旅企業參加自治區赴粵港澳、長三角、武漢、濟南、成都等地“百萬人互游”活動,赴山東、遼寧等重點客源地組織開展通遼市文旅招商專場推介會,科爾沁區、科左后旗等旗縣赴長春、沈陽等地舉辦文旅招商推介會,截至目前,12場推介會共簽約1.3億元,共建馬球訓練中心文旅項目1個,26家文旅企業與當地文旅企業簽訂游客互送協議,科爾沁區政府與10家當地企業、高校簽訂戰略框架協議,共同促進旅游市場和客源共享。開展百家旅行社通遼市踩線考察活動,霍林郭勒市文旅局與12家文旅企業簽訂游客互送協議。
目前,自駕游成為該市旅游亮點??茽柷?00公里風景大道串聯起80多個景區景點,沿線建有14家自駕車露營地,科爾沁500公里風景大道被評為“中國最受歡迎的十大自駕游路線”,通遼市被授予“全國自駕游目的地試點城市”,自駕游已占該市接待游客的70%以上。
優化服務產品
惠民舉措亮實招
通過統籌全市優質文旅資源,選取基礎設施完善、文化特色突出、服務質量優良的景區景點,以“文旅場景化、場景主體化、主題線路化”為思路,穿點成線,連線成片,推出多條精品旅游線路,即奈曼旗、開魯縣紅色記憶研學之旅,科左后旗、庫倫旗天然奇觀探險之旅,科爾沁區、開發區金色夜潮集市之旅,科左中旗、扎魯特旗文化探源之旅,科左中旗、扎魯特旗、霍林郭勒市綠色草原踏青之旅,全面展示真實、立體、發展的通遼市,塑造“探源西遼河文明,漫游科爾沁勝境”文旅品牌。同時,針對不同群體、早晚時段,創新推出形式多樣、吸引力強的優惠措施,通過發放景區景點優惠門票、設立免費開放日等,大力促進文旅消費?!拔逡弧毙¢L假,全市接待國內游客89.35萬人次。全市A級景區共接待游客10.79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77.64萬元。庫倫旗舉辦了2023中國摩托車越野錦標賽(庫倫站),銀沙灣旅游區吸引來自全國各地參賽、觀賽人數達3.5萬人次,旅游收入超過500萬元,庫倫旗城區內酒店、賓館預訂呈井噴態勢。全市國有文藝院團共開展演出13場,觀眾達3.6萬人次。
加速項目建設
提質提效創品牌
結合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通遼市共儲備“十四五”文化旅游產業鏈重點項目86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5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16個,千萬元以上項目22個。今年重點推進千萬元以上文旅項目20個,總投資19.24億元,目前已開復工19個,累計完成投資6.3億元。市博物館、圖書館重新對外開放,科爾沁劇院成功市場化運營,大青溝、銀沙灣等景區提檔升級項目正有序推進,悅來河休閑街區正優化設計,向陽步行街萬柿大集5月份投入運營。與自治區考古研究院聯合成立了西遼河流域考古研究基地,進一步推動西遼河文明研究宣傳。出臺《通遼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扶持辦法》,承辦全國第二屆非遺數字論壇,新入選自治區級非遺特色村鎮(街區)3個,入選自治區精品非遺旅游線路2條,孝莊園入選首批自治區級非遺旅游體驗基地。
旅游接待能力有所提升。以旅游品牌創建促進提檔升級,去年創建4A和3A級景區各兩家,今年申報3A以上景區5家,目前全市共有4A級7家、3A級10家;國家級鄉村旅游重點鎮1個、重點村3個,自治區級鄉村旅游重點村4個;共有星級飯店16家,其中五星級1家、三星級10家;自治區級星級接待戶12家,其中五星級4家。全市14家自駕車露營地中草甘汽車自駕營地被評為國家5C級營地,成為全區首家5C級營地,青龍山、譽州北露營地分別被評為國家4C級營地,為全市自駕游高質量發展夯實了基礎。孝莊園旅游區、哈民遺址公園、麥新烈士紀念館、科爾沁500公里風景大道、大青溝旅游區及寶古圖沙漠旅游區等被評為“內蒙古網紅打卡地”。全市8家文創企業的12個系列產品在全國、全區特色旅游商品大賽中獲得殊榮,5家文旅企業的22個系列產品入圍“內蒙古禮物”名單,4家文創店獲得“內蒙古禮物”實體店授權,已開設4家“通情達禮”實體店,“通情達禮”商品已達500余個,通過線上線下銷售、旅游宣傳等方式,實現文化旅游產品的市場推廣。
規范市場秩序
助企紓困治環境
按照規劃,通遼市持續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統籌機制,制定文旅產業發展計劃,策劃實施重大項目、重大活動,加大資金支持保障力度。完成中心城區文化旅游設施專項規劃編制,印發《中心城區文旅產業發展(2023—2026年)行動計劃》。加強文旅特色指標實績考核監控,形成協調聯動合力?;I備召開全市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會,現場觀摩檢查,推動以會促建、以會促變,樹立大抓文旅產業的鮮明導向。
優化質量監管方式。促進旅游企業線上線下融合,推進“互聯網+監管”,加大“全國旅游監管服務平臺”推廣應用力度,將旅行社及其分支機構的設立、備案、變更、注銷等業務全部納入監管服務平臺辦理,旅游合同平臺上報率達到100%,旅行社、星級酒店年度、季度營業數據填報率達到100%。培訓旅游行業從業人員10余次1000余人,累計檢查各類文旅市場主體1800家,排查安全隱患問題45個,已全部整改完成。
抓實重點項目建設。加快實施20個重點文旅產業項目,積極推動已納入上級文旅部門項目儲備庫的29個文旅項目、36個文物保護項目的爭資立項。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加快盤活科爾沁馬城、12座博物館等項目,推進已簽約的萌寵動物園、海洋世界、醫養小鎮等項目落地開工。繼續加大文旅產業招商力度,落實好中行、工行等支持文旅企業融資機制,推動市級智慧文旅平臺建設,整合各方面資金資源支持文旅配套體系建設,推動文旅產業提質升級。
豐富優質產品供給。重點圍繞科爾沁500公里風景大道開發旅游產品,市旗兩級聯動推進大青溝5A級景區創建,盡快實現通遼市5A級景區零的突破。提升全市23家A級景區業態品質和服務能力,組織開展沉浸式體驗、參與式互動活動。推動中心城區文旅產業發展三大目標和12項任務落實,打造四季旅游的打卡地、網紅街,更好滿足廣大市民的休閑旅游需求。
精心培育文旅品牌。圍繞打造“悅來通遼”文旅品牌,突出抓好重點區域、重要平臺和重要時段的宣傳推廣,更新全市文旅宣傳片,創新打造文旅形象IP;制作創意短視頻等宣傳推介產品,加大在抖音等平臺的推介力度;加強蒙冀遼吉文旅聯盟等區域合作,赴外省客源地舉辦文旅招商推介會;每年舉辦西遼河文化節、8·18哲里木賽馬節等系列節慶活動,不斷擴大通遼市文旅品牌影響力。
另外,新冠疫情發生后,按照文旅部關于緩收旅游服務質量保證金的工作部署,通遼市已為27家旅行社辦理提取保證金手續,退返總金額達418萬元。同時,積極對接自治區文旅廳,協助文旅企業申請上級資金,目前,已爭取到自治區旅游發展資金和文化商品傳承創新資金3732.86萬元,扶持了43個項目用于旅游基礎建設和文創產品研發。
(郭洪申)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通遼市委宣傳部提供)
[手機掃一掃]